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氢能产业链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
产业链层面,尽管本轮氢能源行情以下游燃料电池需求放量为驱动,但上游制氢技术的研发突破,才是产业链实现垂直联动的决定因素。氢能产业链包括:
1)上游制氢环节:当前制氢技术路线多元化,但传统成熟制氢工业中的高污染排放易对环境与产品纯度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尚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电解水制氢因低碳、高纯度、易与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等优势,而有望成为未来氢气制取的主流方式。具体来看,我国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距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当前碱性水制氢技术难以实现氢燃料电池对风光电储能需求的匹配。随着未来PEM电解水制氢法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突破,氢能产业链内部的传导有望更加顺畅,因此,上游制氢技术的研发或将是政策扶持与企业投资的重点方向。
2)中游储运环节:氢气在我国属于危险品,但国内氢储运尚未存在兼具能效性与安全性的解决方案,预计未来液氢和管道运输将成为主流方式。其中,国内低温液态储氢产业化尚不充分,或将成为行业下一个增长点。
3)下游应用环节:与锂电产业下游以动力电池为主要应用类似,FCEV配套的氢燃料电池是氢能产业链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以国内电堆头部供应商捷氢最新燃料电池电堆PROME M3H为例,其体积功率密度达到3.8kW/L,高于全球主流竞品丰田新一代Mirai与本田第三代Clarity的3.1kW/L的水平约18.42%。因此,国内燃料电池企业有望在全球BEV/PHEV向FCEV升级的产业重塑浪潮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中期景气度可期。